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2018年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简介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5-31 15:49:11  


狄海萍,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烧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烧伤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河南省烧伤治疗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郑州市组织修复与再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本专业的各种手术,包括三四级手术,如气管切开术、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meek植皮技术,电击伤探查游离皮瓣移植术,深度烧伤早期皮瓣修复术、各种穿支游离皮瓣及轴行带蒂皮瓣移植术,扩张器置入扩张治疗严重烧伤疤痕挛缩畸形,各种烧伤瘢痕整形术,毁损性创面的皮瓣修复。并对各种慢性窦道,难愈创面,糖尿病足,严重压疮的治疗积极手术治疗。在毁损创面修复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各种游离皮瓣、带蒂皮瓣修复高压电烧伤毁损性创面,使患者的创面得到最好的功能恢复和外观恢复,大大降低了高压电烧伤的截肢率,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

 


 张慧芝,女,中共党员,主任药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务科科长,从事医院药学工作23年,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持续推进药品精细化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积极拓展新业务,建立药学实验室,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等项目,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药学科研工作,近年来负责科研项目2项,均获得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参与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现任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执业药师工作专家等。

 

孔天东, 肿瘤学硕士,郑州市肿瘤医院肿瘤二病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肿瘤心理咨询师。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河南省联盟常务理事,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郑州市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肿瘤工作十多年,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消化肿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的系统化规范化治疗,中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对各种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应用有独特见解,对肿瘤分子信号转导通路有深入研究。科主持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其中“SOX对比FOLFOX4方案在结直肠癌中的非劣效研究”获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

 

曹旸,男,43岁,现任职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三科主任,郑州市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郑州市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开展恶性肿瘤微创治疗及肿瘤的筛查与预防工作,先后主持郑州市下达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临床研究”及“氩氦刀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课题。先后获“郑州市第七届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16年度郑州市卫生计生系统个人先进” 、“2016年度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自2016年08月,作为主要参与者和具体执行人参与郑州市委市政府民生十大实事“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癌筛查高危评估筛查干预服务项目”。2017年07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接郑州市科技惠民项目“以郑州地区、区级医院为协作平台的结直肠癌筛查网络构建于联合检测技术的推广”。在临床工作中,带领科室团队科率先在郑州市级医院开展恶性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到目前为止,已开展恶性肿瘤微创消融治疗一千余例,获批中国肿瘤绿色治疗联盟培训基地及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培训基地。

 

 孙漾丽,女,汉族,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郑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1年郑州大学毕业,从业18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张褒佳”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砥砺前进。诊治心血管疾病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4年前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心脏康复专业领域中重新定位自己,拥有了更宽的视角后令我思维更加敏锐,深刻认识到临床和科学研究并进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不断总结经验,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团队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推进和总结,几年来发表SCI论文1篇及中文核心论文2篇,完成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取得两项科技成果项目并均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前进的脚步是无法停歇的,目前我仍在不断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尤其在心脏康复基础和临床研究发面深挖,为心血管疾病疾病康复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牛杏果,女,40岁,副主任医师,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07年至今一直从事重症医学专业(ICU)。对各种急危重症如心肺复苏、休克、呼吸衰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代谢紊乱等的救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各项重症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胃镜下鼻肠管置管技术、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动静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氧代谢监测技术、血液净化技术、重症超声技术、体外膜氧和(ECMO)技术等。任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重症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脏重症常委。发表论文10余篇,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张莉峰,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抗癫痫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委员。

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年,工作中精益求精,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医疗技术精湛,重视推广新技术及新方法,能熟练准确诊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癫痫、脑梗塞、脑出血急救、各种类型急慢性头痛及帕金森病等疾病。在医院率先开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眼睑痉挛多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头痛特长突出。多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专著1部,主持国家实用专利1项,所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张靖华,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肾移植肾内科副主任;郑州市血液净化治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分会肾脏病理学学组组员;河南省血液净化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肾脏病委员,郑州市安宁疗护暨临终关怀管理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务会员。郑州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发表论文三十余篇,SCI:1篇,中文核心12篇。发表论著8部,分别担任主编、副主编。获得发明专利7项;获得省科技攻关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二等奖2项;目前承担省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

 

黄琼,心血管内科博士,心内科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房颤中心联盟秘书,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病预防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秘书,郑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基础结合临床,理论结合实践,设计临床及基础实验方案,申报省市科研项目,认真谨慎研究,申报科技成果,积极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擅长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房颤等多发病、疑难病诊疗,尤其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参与国家级大型临床研究多项,发表SCI论文2篇,在国家核心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

李冬玉,女,43岁,中共党员,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工作19年,引领郑州市范围的中医心血管领域发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近五年来,主要开展心血管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工作,先后主持郑州市科技局下达的2项课题,重点参与河南省科技厅下达的课题1项,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核心论文4篇。2015年被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河南省医德楷模”称号,2017年被郑州市卫计委系统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常委等。

 

杨洁,女,38岁,从事医疗卫生领域的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4年,主要开展传统中医中药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主持市级科研2项,参与科研项目4项,获得河南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1等奖1项,2等奖4项。2013-2015年专项主持的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补肺止咳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科研成果应用于慢性咳嗽防治的临床领域,在郑州市中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6-2018年主持的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小青龙方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PDCD5水平的调节作用”课题取得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进行了经方的现代研究。参与的“双息咳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稳定期慢阻肺临床研究”每年贴敷人员达到1000余人。撰写国家级论文10余篇,SCI1篇,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1项。

 

张辉凯,男,40岁,副主任中医师。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郑州市中医院消化科、ICU、脾胃肝病科工作至今。2007年获得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基础知识竞赛一等奖,同年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参加工作以来,认真总结临床经验,善于发现临床问题并进行科学研究加以解决。参与的两项科研课题,均获得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成果对中医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结合课题成果,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及总结,近五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为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临床,从临床实际出发,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参编本专业专著两部,均为第一副主编。热爱中医药事业,从中医典籍和现代文明中吸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郑轶,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学位,郑州市中医院心血管三科主任。1997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曾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研修冠心病、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

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病,心肌炎等)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如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冠脉复杂病变(LM、CTO、钙化病变)的介入治疗术(IVUS、FFR、ROTO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

获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程新,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2011年进入郑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工作,2016年11月至今进入老年病一科工作。首届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计划人员,吕宏生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继承人。担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分会委员、郑州市风湿病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发表国家级以上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三篇。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王金良,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至郑州市骨科医院工作,刚工作一年,因为表现突出,他入选卫生部专科医师试点培训项目,被选派至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回院后,从事关节外科工作。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全心全意服务病人,时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经常加班手术至凌晨两、三点。他在业务上坚持学无止境,追求精益求精,2016年经过层层面试选拔,进入美国连续多年骨科排名第一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学习,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回国后,他用先进的髋膝关节置换技术更好的服务患者,每年治愈患者数百例。同时,凭借过硬的英语交流能力,在科室多次国际交流会议上,他担任翻译工作,有力促进了技术理念的更新。他的学术成就也日渐得到同行认可,在河南率先入选了中国骨科菁英会,亚洲人工关节学会讲师团成员等组织。他常说,“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的追求,为此,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吴蔚,女,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学位,郑州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Ⅱ-脊柱侧弯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骨科专业近20年来,工作认真严谨,责任心强,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广大患者的良好口碑。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曾至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进修学习;赴德国巴登维尔东根Wener-wicker医院脊柱侧弯中心研修。

先后发表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论文15篇,核心期刊5篇。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并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学术任职: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四届小儿骨科学组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畸形分会第一届专科分会委员。

 

王媛,郑州儿童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0年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小儿麻醉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从事小儿麻醉二十年,在学科建设、麻醉质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主要从事超声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氢吗啡酮癌痛和慢性疼痛、纳布啡器官保护等科研:主持市厅级科研三项;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另参与科研项目8项(其中前三名四项)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十余篇,中华系列两篇。撰写医学专著一部。

 

邱永升,副主任医师,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麻醉学组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委员,河南省小儿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联盟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分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郑州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五项。

手术室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邱永升作为麻醉科的二线医生,每天要同时管理多个手术房间,面对几十台手术,从早上7:00走进手术间到晚上19:00走出手术间,要在手术室“战斗”12个小时,各类手术就像车轮战一样,轮番循环。每当无影灯开启,孩子们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进入了梦境,而他要时刻密切关注患儿的每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每一个数字微小的变化都要及时作出恰当的处理,这种专心致志的关注要贯穿在整个手术过程。如何让手术在对人体极大创伤和刺激的情况下保持身体机能的平稳,就像下一局棋至中盘的围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拥有高超的麻醉技术,多年的临床历练使他处理起这一切游刃有余。每天他不光要高质量的完成临床工作,同时还肩负着科室的科研、教学工作,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个年头,平凡的岗位镌刻着他的芳华、承载着他的梦想,也将继续涵括着他的坚守与奋斗。

 

裴保方,男,1981年7月出生,200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从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及疑难病例用药方案制定。参加工作以来,勤奋敬业,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日常重视科研工作,结合自身临床药学实践,开展药学科研,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项,科研获奖4项,其中,主持项目《儿童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调查》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科研项目分别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收录1篇。任河南省药学会妇儿学组常务委员,河南省药学会信息化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2017年被评为中国药学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药政工作先进个人。

 

李立国,36岁,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教学部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十大针灸流派甘肃郑氏针法流派传人,李氏针灸第六代传人,郑大五附院兼职特聘教授、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健康工程研究所所长。

李立国博士主要开展“康复保健技术标准化和智能化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经络腧穴生物塑化标本的研制及其应用》项目获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D经络腧穴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发行。在研课题7项,其中《头颈部危险穴位针刺实训》为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数字人构建研究》获省教育厅资助,《智能化康复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国家专利5项、著作7部、论文22篇。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