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爱国卫生工作简报第2期
来源:市卫健委  时间:2025-01-10 17:40:54  

【编者按】根据河南省关于健康河南行动有关要求,为持续推广健康郑州行动中一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做法、案例,加大示范引领力度,郑州市卫健委开展了“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征集选树活动。现将征集选树的典型案例,印发给大家,请借鉴学习推广。

   

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案例之六

 

聚焦诉求多管齐下  全民健身行动落实落细

——上街区全民健身行动典型经验案例

 

一、工作背景

现代社会中,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为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上街区将全民健身行动纳入到区域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中,坚持以《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辖区居民健身诉求,多管齐下,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行动落实落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每千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等主要指标均提前完成省、市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形式

精心策划各类精彩纷呈的健身赛事活动。近年来,成功举办、承办了河南省“中国体育彩票”棒垒球锦标赛、2020年全国跳伞冠军赛暨室内跳伞冠军赛、“济办之夜”三人制篮球赛、2023年“奔跑吧·少年”河南省软式棒垒球锦标赛、2024年河南省社区运动会郑州赛区上街站、上街区围棋文化月、2024年河南省软式棒垒球U系列赛等一系列省市级多元赛事健身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了健身锻炼、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为上街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强力助推全民健身事业迈向新高度。

周密组织开展千村百镇系列体育活动。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健身需求,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关键节点时段,开展系列扎实且独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方位、深层次激发群众健身热情,大力举办健身项目展示、篮球、乒乓球等群众体育活动。结合辖区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着力推动太极拳、健步走等契合老年群体需求的体育组织发展壮大,为广大老龄群众构筑起交流互动、强身健体的优质空间。

(二)完善健身设施与场地建设

统筹布局全区健身设施升级改造。依据辖区人口分布特点、社区功能定位并结合群众健身需求调研结果,针对老旧社区健身设施短板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对辖区内东方社区、如意街社区等老旧社区存在的已损坏、超年限使用或不符合现行安全与功能标准的健身器材予以更新换代。改造升级后,老旧社区居民健身便捷性显著增强,参与日常健身活动的人数较以往大幅增长,社区内全民健身氛围愈发浓厚,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有效破解长期困扰群众健身难题。2024年,辖区内新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增设10处全民健身场地,切实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有效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去哪儿健身”现实难题。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突破11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58平方米,顺利达到“十四五”规划人均2.6平方米的既定标准。

(三)强化人才培养

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为专业、科学、贴心的健身指导,上街区积极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成功举办两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紧密围绕深受老年群体喜爱的健步走以及广场舞项目,成功举办两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200余名学员参与培训,培训学员涵盖社区退休人员、老年活动中心爱好者、基层健身团队骨干等,广泛的覆盖面为后续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筑牢根基。

精心储备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织辖区各体育协会严格筛选,推荐30余名表现优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郑州市体育局主办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为辖区储备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街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总人数升至946人,经核算,每千人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4.73名,达到省、市全民健身行动指标的目标要求。

(四)持续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为参与者提供科学精准的运动指导,确保各项活动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上街区组织开展辖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已成功举办30余次,广泛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次,累计惠及群众达2000人。辖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

(五)推动教学与运动健康有机融合高效发展

大力推动体育与教育等资源有机整合、优势互补,按照“部门主导、学校主责、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社会共建”的工作思路,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科学系统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多年来,全区各中小学积极作为,有效推进,根据学校体育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校内外专业师资力量,找准体育项目重点发展,实现了“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的跨越。在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同时,创新课程设计,增设了棒垒球、无人机、武术、跆拳道等多种特色体育项目。以“国家棒垒球特色学校”“国家软式棒垒球特色学校”为依托,通过建设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建立了棒垒球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推进成效

(一)健身设施利用率大幅提升

新建与升级后的健身设施广泛分布于各个社区、公园,其种类与数量均实现显著增长。辖区健身设施全面改善,健身设施利用率大幅跃升。据统计数据显示,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的日均使用人数较以往增长超50%,健身器材的使用率从过去的30%左右跃升至60%,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居民健身参与度不断提高

不同群体健身热情高涨,辖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中老年人群钟情于广场舞、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尽显蓬勃活力;青少年群体则在校园体育赛事中活力四射,挥洒青春汗水;亲子健身活动更是广受广大家庭追捧,成为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优选之举。丰富多元的健身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浪潮,居民健身参与度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突破38%,相较于往年同期数据,提升幅度高达2个百分点。

(三)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

群众健康意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民众深刻认识到健身对健康的关键作用。伴随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水平得以稳步提升。通过对居民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健身活动居民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全民健身活动成为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关键纽带。在各类健身活动中,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发频繁,邻里关系更为融洽,社区的和谐氛围愈发浓厚。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上街区政府在全民健身行动中切实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全民健身相关政策,明确全民健身行动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并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民间组织、广大群众踊跃投身其中,整合多方资源,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推进全民健身行动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思路

依据辖区的区域特点、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要素,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上街区结合中老年人群体占比较大的现实状况,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场地资源,重点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等适宜老年群体的健身活动。

(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理念

上街区始终以满足居民健身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在健身设施建设、活动组织以及健身指导服务等各个环节,均充分考量居民需求与感受,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行动各项工作举措,针对健身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实时调整优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上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