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河南省关于健康河南行动有关要求,为持续推广健康郑州行动中一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做法、案例,加大示范引领力度,郑州市卫健委开展了“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征集选树活动。现将征集选树的典型案例,印发给大家,请借鉴学习推广。
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案例之五
精准服务 康复服务三种能力不断提升
——新密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一、工作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新密市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让广大残疾人群就近就便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的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多层次、个性化康复需求,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服务监管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三种能力。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施策,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作为郑州市试点区县(市),新密市率先出台了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2022年,通过深入开展调研,新密市出台了《新密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采取分阶补贴的方式,对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实施补贴。方案的出台,扭转了部分残疾人等、要、靠的惰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资金的盲目流失。
二是精细对接需求。新密市将残疾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新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的有辅助器具展示大厅、假肢取模室、假肢维修和加工室、辅助器具仓库四个部分,室内面积共500多平方。围绕“残疾人需要什么,我们满足什么”的目标,依次扩大辅助器具适配范围、扩大服务内容、扩大工作面,让残疾人真正体验到了“一站式”“零距离”的辅具适配服务精准化。
三是精准需求服务。结合本地实际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实际需求,根据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发布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指导目录》,将10大项目中的127种辅助器具纳入补贴范围。残疾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需自主申请适配,真正地做到残疾人服务精准化。
(二)拓展渠道,服务监管能力不断强化
一是完善服务机构。为了真正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新密市残联经过多方考察,坚持公开择优、合理增加的原则,2023年4月,确定新增郑州中康医院为新密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机构,主要开展7岁以上肢体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
二是强化机构监管。为了提高康复服务专业水平,新密市残联强化服务机构监管,对定点康复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服务内容不同,制定服务期限,依法签订服务合同。将服务内容纳入年度考核项目,除年度考核外,随时随机抽取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对于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不达标的,按约定予以解除服务合同。通过动态监管,使行动不便的肢体类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精准的康复服务。
三是创新保障服务长效化。新密市残联指导残疾人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组建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通过走村入户开展科学评估,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档案,与服务对象签订基本康复服务协议。科技赋能,按照区域划分,建立微信服务群,对已服务残疾人及其家属实行模块化管理,专人负责定期宣传家庭康复知识,及时解答残疾人各种康复问题,让残疾人能够得到长期有效康复服务。
(三)有效融合,康复服务创新能力逐步深入
为促进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有效融合,提高在校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新密市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进校园活动。
一是康复训练进校园。新密市残联组织定点儿童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有康复训练需求的在校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估。根据残疾儿童不同的康复训练需求,制定出专业的训练计划,开展康复服务。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接受教育的能力,为其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辅助器具进校园。进一步提高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密市残联与新密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为在校的残疾儿童免费适配防走丢环160个,有力地增强了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助力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得到了在校老师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取得成效
(一)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有效落实
2023年以来,依托辅具定点服务机构共为全市900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入户评估、家庭技术指导、辅具保养维护服务;为580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实施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极大地满足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需求。
(二)肢体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迅速提升
新密市残联制定基本康复方案,明确服务目标,进村入户开展肢体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2023年以来,共为全市18个乡镇285个村、社区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总服务人数达到4052人,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服务率达到了90%以上。在2024年初的服务回访中,群众对此项目的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达95%。
(三)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更加精准
康复服务进校园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整合了康复资源,规范了技术标准,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及各类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需求。2023年以来,新密市通过燕昊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进驻校园,为全市100名残疾儿童开展了康复评估、支持性服务,为68名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四、经验启示
(一)完善了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对康复医学、矫形器制作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服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鼓励技术创新,引入更多智能化、便携式的辅助器具,提高辅助器具的适用性和用户体验。
(二)健全了服务机构动态监管机制
通过完善服务机构评估标准,加强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对全市定点康复机构严格实施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康复服务机构统一监管难题,确保康复机构规范运行。
(三)强化了康复服务质量
充分考虑残疾人自身特殊因素和家庭环境条件,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康复服务方案,确保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意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郑州市残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