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河南省关于健康河南行动有关要求,为持续推广健康郑州行动中一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做法、案例,加大示范引领力度,郑州市卫健委开展了“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征集选树活动。现将征集选树的典型案例,印发给大家,请借鉴学习推广。
2024年度健康郑州行动典型案例之四
健全立体交叉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撑起学校
“心育”一片蓝天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典型案例
一、工作背景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郑州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行政主导,专业引领”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积极探索“以德育心”实践,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探索建立了一套立体交叉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有效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科学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高位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教学校长亲自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二是专业实施。学校建立一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将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每年要有不少于40个学时的专业培训,并逐步形成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水平。目前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2人(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教师4人。
三是专责统筹。学校投资新建了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配备有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和箱庭绘画室。明确中心职责,专责统筹负责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教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交往、情感、适应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构建立体服务网络,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落实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长主体、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职能,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家长以及班级,狠抓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服务网络构建,全面促进工作有效落实。
针对全体教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研组。教学校长任教研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年级年级长和心理健康教师为组员。每两周开展1次教研,各年级长汇报各年级两周来学生学习、生活和情绪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汇报心理健康调查部调查的各年级学生心理状况;教研组对两方面的材料进行汇总,讨论学生出现的情况,寻找解决方案,拟定下一阶段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和团体辅导内容。
针对每个班级,学校成立心理健康部。心理健康部由各班男、女生心理委员组成,全班学生投票选举,经班主任推荐,并通过心理测评选出男女生心理委员各1名。依据学校编写的心理委员培训教程,分10个课时20个学时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过考试合格,颁发“心理委员证书”。通过学习和培训,心理委员能够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一般理论和操作技能,理解和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协助心理健康教师完成本班心理健康课的教学。
针对全校学生,学校成立心理社团。成立了“心灵家园”学生心理社团,包含心理健康调查部、心理拓展训练部、校园心理剧表演部、期刊《心海导航》编辑部和《心灵之声》播音共计五个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面认识。目前,校园心理剧表演部已演出20多场,观看观众上万人次,被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并应兄弟学校邀请演出,有效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课。开设家长咨询接待日,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来学校授课,传授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公开讲座。学校教务处整合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向全体家长公布各授课教师背景资料和授课内容,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授课教师,课后由家长学校教务处组织家长对授课内容进行反馈。
(三)引导融合育人,促进教学与心理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了构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生态环境,学校探索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心理教育,使授课与调控学生心理健康有机融合,从而有效促进教学与心理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学校利用假期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学课程培训,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为教师们开展讲座。建设教师放松训练室,开展了丰富的教工文体活动,缓解了教师们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们带着轻松和愉悦进入教室上好每1节课。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编写《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工作指南》,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开展与实施。建立“学校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三级预防机制,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促进教学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学校引导教师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改进单调枯燥的授课方法,注重用直观的、启发的、探索研究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其他动机向学习动机上迁移;注重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调动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感知学科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积极思维和牢固记忆的目的,为学习心理的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三、推进成效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郑州五中形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也形成了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力促进了全校师生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模式发生变化。
(一)学校师生生活满意度逐年提高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完善心理辅导相关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提升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心育水平,不断增强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激发生命昂扬向上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师生校园生活满意度逐年提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接待省内来访学生、家长800多人次,省外参观者学习500多人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学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1项;3篇案例获郑州市2023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1篇获郑州市2023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校本课程案例二等奖。在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省优质课二等奖。2023年,学校相继获得郑州市、河南省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学校”的称号。
四、经验启示
(一)因材施教是关键
不断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努力,郑州五中逐步显现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的特色,正视学生学习基础上的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生命昂扬向上的力量。
(二)“阵地”、“载体”是保障
学校高标准建设心理辅导室。切实落实《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意见》文件,以“最高标准”建设心理辅导室,配备有沙盘室1间、个体辅导室2间、团体活动室1间、心理放松室1间,确保心理健康工作有阵地。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课表,确保每周1课时;同时鼓励心理教师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参与市级、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高标准“心理阵地”、高质量“心理载体”建设保障了工作的规范开展与实施。
(三)心育氛围、协同育人是助力
学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供助力。注重合作共建,依托各类社会机构在提升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传统文化自信、维护身心健康等领域开发教育资源,积极与周边社区、儿童福利院、红色教育基地等联系,为学生走出去接受社会体验教育创造条件。总之,学校“小教育”与社会“大课堂”优势互补,有效融合,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