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河南省关于健康河南行动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总结健康郑州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经验,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标对表市委“三标”要求,形成了一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做法、案例。为持续推广健康郑州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培育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的特色项目,加大示范引领力度,推动18项健康郑州行动实现新突破,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健康郑州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征集和“健康郑州行动典型人物”评选活动,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现将征集评选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事迹,一一印发给大家,请借鉴学习推广。
“健康郑州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之三
健康从“心”开始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惠济区实验小学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模式
一、工作背景
惠济区实验小学秉承“润泽人人、惠及家家”的“HE”教育哲学,以“办一所让生命精彩绽放的学校”为愿景,着力培养“德惟馨、智达慧、体崇健、美尚雅、行至勤”的实光少年。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建有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击剑馆、报告厅、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先后创建了全国文明校园、郑州市无烟学校,惠济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学校等。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学校积极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把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心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在整个育人工作当中,努力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局面,让健康从“心”开始,以“心育”“育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主要做法
(一)培育“心育”队伍
1.健全队伍体系。为使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在校长室和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构建德育副校长牵头,少先队为责任部门,其他部门协作,社区心理健康志愿者和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为业务指导,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教学骨干,全体教师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建立“预警——教育——咨询——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2.提高队伍素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都安排兼职教师参加20学时以上的学习培训,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心理委员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为教师购置心理健康系列书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阅读活动,提升教师精神内涵。
3.关注队伍健康。通过班子成员分包年级制、党员干部谈心制等形式,及时关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开展“亲近自然”“心理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文化活动、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丰富队伍精神生活,锻造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心育”阵地
1.心理辅导阵地。学校设有“心语家园”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活动室、减压室和阅览室等专业的心理辅导阵地。按标准的心理咨询室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每天至少开放2小时,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10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设置全天开放的“心语信箱”、“校长信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钉钉群、宣传展示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展示心理健康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宣传氛围。
(三)构建“心育”课程
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指南》为准绳,依照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分年级逐层构建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点到面的实光心语课程体系,呵护学生心灵健康。
1.梯级心理健康课程
低段:聚焦“自理”核心主题,利用绘本资源与学生交流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好无聊啊好无聊》《会呼吸的字母》等心理健康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适应规则、学会自理。
中段:聚焦“自主”核心主题,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主题心理辅导,开设《我能专心》《和诚实做朋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等课程,让学生在“自理”的基础上,发展“自主”能力,发展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自控能力,提高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锻炼学生意志力。
高段:聚焦“自立”核心主题,开设《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拥抱青春,笑迎花季》《自我认识与规划》《六年级,我们准备好了》《你其实也很美》等主题的青春期系列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信心,成为内心正直,坚毅的人,迎接青春期的挑战。
2.基础、个性、融合课程,多元引导
基础课程。每学期10节心理健康主题课程,班主任在班级内开展面向全班的团体辅导课和面向个体的个案咨询。团体辅导主要利用班会、队会课进行,具体内容和时间由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侧重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个体咨询是指初期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后,将需要关注的学生具体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进行跟踪观察和必要的心理干预,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及时地进行矫正,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准确识别和有效解决。
个性化课程。开设“心灵驿站”“心灵绽放”等心理健康类的校本课程,辐射年级、班级课程。在这些拓展类小团体辅导活动中通过绘画治疗,沙盘游戏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正确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邀请郑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郑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点亮梦想 勾画未来”主题线上团体心理辅导课,并为六年级毕业生开展《好情绪 才有好未来》的团体心理辅导课。
融合活动课程。主要通过各学科常规教学、主题活动、心理剧展演等形式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身心健康状态。组织参加实光大舞台艺术展示、我的班级我的歌活动、阳光武术操、顶端新闻“神奇的种子”种植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从书籍中汲取成长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凝聚“心育”合力
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联动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全链条,凝聚“心育”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1.凝聚家庭力量。利用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大讲堂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理念宣传、知识普及、方法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育儿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家长解答“如何让孩子主动高效学习”;邀请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针对疫情期间的亲子相处、缓解入学焦虑等话题展开心理疏导。
2.联动社会力量。在学校周边社区建立“社区少工委”,与社区心理志愿者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在学校周边的企业、景区、商场等建立实践活动基地,组织“豫见小汤圆 红领巾‘郑’行动”、“黄河文化寻访”、“商场大探秘”等实践活动;邀请学校周边的消防员、社区民警、武警官兵等进校园为学生进行专题心理讲座;与学校周边的高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课题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推进成效
(一)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显著提升,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减少,内驱力得到了极大激发,先后涌现出省市级名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90余名,青年干部20余名,“敬业、专业、向上、向善”的实小教师形象愈发鲜明。二是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我校教师主持郑州市心理专项课题1项,获得郑州市心理优秀案例奖4项,教师团队原创的教师心理剧《我喜欢》获得河南省一等奖并在全国心理教育峰会上进行展演,参与编写的《郑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报告》和《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理论与课例(小学卷)》正式出版,心理健康教师杜思涵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成员、郑州市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二)多方联动效果持续增强。一是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在教师、专家的指导下,掌握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家委会、家长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并积极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组织学生到工作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学校周边的社区、企业、职能部门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联动关系更加亲密,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场域,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提高了教育成效。2021年4月学校与郑州市“心理危机监测预警技术创新联盟”结为儿童心理危机预防合作伙伴,面向更多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咨询辅导。
(三)学校教育成效明显提升。一是“育人先育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健康协同育人体系不断完善,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卓有成效,2022年,我校被评为郑州市心理健康示范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平安校园。二是“德惟馨、智达慧、体崇健、美尚雅、行至勤”的实小阳光少年形象更加鲜明,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奖300余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经验启示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衡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基本标准和底线要求。学校要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核心”,密切教师、家长、社会三方联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建设”:即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同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让健康教育从“心”出发,为“心”赋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