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健康郑州行动工作专刊 第33期
来源:本站  时间:2022-12-09 16:22:45  

本期重点工作目录

     ▲ 郑州市:宫颈癌防治工作获国家表扬

     ▲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启健康科普新探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项目正式启动

     ▲ 郑州市:关爱生命,互联网+“救”在身边

 

郑州市:宫颈癌防治工作获国家表扬

 

2020年12月,全国爱卫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在全国遴选了15个城市开展试点,探索以健康城市为抓手,以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癌症防治行动中的宫颈癌防治为重点,促进形成有效工作模式,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取得实效。近期,全国爱卫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对2021年度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郑州市等10个工作实、成效好的城市提出表扬。

为提高宫颈癌阳性筛查率,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2018年郑州市政府将适龄妇女免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妇女“两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郑州市站位全局,统筹管理,首先成立了“两癌”筛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涵盖郑州市卫生健康委、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妇女联合会、郑州市民政局主管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明确项目工作职责,做好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监督评估以及项目专项资金的保障和监管。定期召开项目实施推进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其次,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成员涵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关专家。负责制定全市免费“两癌”筛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参与全市“两癌”筛查机构的技术指导、绩效评价、质控督导等工作。再次,设立市级培训指导中心。承担市级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等任务,确保免费“两癌”筛查科学规范开展。截至目前,累计派出专家300余人次,为基层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次。

郑州市还强化考核评价,保障质量安全。为推进全市免费民生实事筛查工作,加强民生实事项目考核,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由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抽调市级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每年两次对全市十区六县市所有定点筛查服务机构进行现场督导考核及技术指导帮扶工作,实现全年督导质控覆盖率达100%。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追踪,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郑州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宫颈癌防治。一方面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公共媒体、多媒体、自媒体等形式宣传“两癌”筛查、预防、诊治等相关知识,还组织专家团队走进社区、乡村、家庭,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公益咨询达100余场,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次,切实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增强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参加检查的积极性。

此外,郑州市还依托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了郑州市宫颈癌防治中心,成功申报郑州市宫颈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全面负责宫颈癌预防的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基层开展宫颈癌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推广疫苗接种等适宜技术;建立全市宫颈癌筛查、诊断、治疗体系,完成宫颈癌防治协作网络建设,实现联防联治;开展妇女宫颈癌及HPV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评估;开展宫颈癌预防与治疗相关科研;承担全市宫颈癌防治相关业务培训、质量控制,提高相关机构的筛查、诊断技术;建立全市宫颈癌数据中心,进行相关信息分析,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018年—2022年10月31日,郑州市“宫颈癌”筛查共计373785人次,目标任务370000人,筛查完成率达101%。其中筛查发现高级别及以上病变者1177人次;其它妇科恶性肿瘤20人次,确诊癌前病变人数为1195人次,宫颈癌人数为98人次,癌前病变及癌症检出率为349/10万;治疗人数为1313人次,治疗率达100%。目前,郑州市各定点筛查服务机构均设专人负责可疑病例的专案管理、追踪随访和转诊咨询工作,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随访一例,全市“两癌”筛查阳性患者的随访管理率达100%,确诊患者均接受规范治疗。

“目前,郑州市的免费民生实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办好民生实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决筛查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全市妇女朋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郑州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说。(医药卫生报选编)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启健康科普新探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聘书颁发仪式在郑州九院5号会议室正式启动,这标志着郑州九院健康公益科普工作迈入新领域,开启新探索。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音乐广播总监刘东涛和郑州九院党委书记白建林、院长李敏带领双方团队共谋助力健康河南。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聘任仪式由郑州九院院长李敏主持。李院长谈到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家拥有1200张床位的老年医院,郑州九院近年来一直秉承着“让人民更健康更快乐”的使命初心,不断推动创新健康科研、科普健康教育、培养医疗人才等行动,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市民朋友传递专业、正确的健康理念与养生方式,此次合作是对医院未来在健康科普领域的深耕细作,也是塑造医院品牌形象的新契机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郑州九院党委书记白建林为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主持人南方颁发“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聘书,并致辞。致辞中,白建林书记介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定位是老年医院,是郑州市老年医院。白书记介绍了医院的特色专科以及收治病人情况:我们的优势学科一方面做医疗,一方面做科普。我们的老年医学专科一方面做老年医学,一方面做医养结合。医养结合通过医为养服务,也是医院做老年健康渠道之一。医养结合平台我们从2012年开启,持续做了十年。目前,医院的健康联盟涵盖了郑州市乃至周边洛阳、新乡、许昌、开封等地的养老院,包含100家医疗机构和57家养老院。医院通过医养结合推动了老年医学科的发展,老年医学中心从一个病区发展到院内8个病区400张床位。我们医院在老年医学方面医疗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和护理。护理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照料,涉及面比较广,工作量也非常大。我们老年医学科是无陪护理;安宁疗护中心收治各种疾病的终末期的病人提供以治疗辅,重点缓解病人的痛苦,缓解家属的焦急心理,让病人在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心理医院是我们的院中院,从一个病区30张床到现在5个病区300张床,从学科建设做的更多的是公益,遍及到整个河南省。对于双方的合作,白建林书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健康公益科普大使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双方合作把老年健康普及,通过宣传把健康科普传递到各家各户,传递到全省,甚至是省外更多的范围,让更多的老年人对郑州九院的资源优势有更多的了解。也会积极做如科普义诊等公益,通过合作把整个老年健康传播更广,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音乐广播总监刘东涛致辞谈到郑州九院不同于一般的医院,承载着比一般医院更重的责任,对郑州九院的大爱表示敬意:老龄化社会时代,九院是社会公众服务体系强有力的探索者,九院老年医学、安宁陪护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省内知名度很高。对于双方的合作,刘总监谈到大家共同为一件事情去奋斗,有着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和爱心的一致理念。希望利用九院医疗、健康、科研教学整体能力和交通事业部在社会方面能力深度结合,将把爱心传达到全省,为健康河南做出努力和贡献。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主持人南方讲话谈到很荣幸接受第九人民医院聘请拿到聘任证书,未来会用媒体的身份,用话筒,用语言,用宣传媒介把康养事业宣传做好,把九院特色发挥宣传好,把郑州九院的大爱情怀和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九院人宣传出去的同时,呼吁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让每一个家庭孝顺、养好老年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老有所养,推动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尽己所能,贯彻落实好服务。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健康公益科普大使项目树立的是“大科普”理念,构建的是科普工作大格局,聚焦的是未病先防治、已病防病变、愈病防复发。也将会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公益科普活动,是提升服务品质,造福广大群众的惠民之举。(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供稿)


郑州市:关爱生命,互联网+“救”在身边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省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豫政〔2019〕26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郑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20〕59号)精神,按照《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13部门关于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国健推委办发〔2022〕4号)要求,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更好衔接,我市印发了《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9部门关于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提升人员密集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率,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中,我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结合自身实际,盘活网络资源,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宣传覆盖更广、力度更大、推进更深、效果更实,全力打造互联网+“救”在身边服务阵地。

一、工作进展

(一)启用“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模式。

“救在身边·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平台”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加强加快救护培训管理顶层设计,统一开发、推广、使用的应急救护工作平台,囊括了应急救护培训管理、师资管理、AED管理、培训基地管理、景区救护站管理、一体机管理、志愿者服务管理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内容。我市充分认识到平台使用和推广的重要意义,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平台操作培训,保障平台及时上线运行,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应急救护培训信息化水平。

(二)研发“郑州市红十字会智慧服务终端”,打造互联网+“救”在身边综合性服务阵地。

市红十字会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申报“郑州市红十字会智慧服务终端项目”,用于研发、生产“郑州市红十字会智慧服务终端”。“终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设备及药品,为群众提供生命健康安全保障;配备智能网络系统,实现红十字会知识宣传和业务办理功能。目前,50台(套)终端设备已在市区一些公共服务场所投入使用,市红十字会把公共场所AED配置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计划每年投放AED配套设备不少于50台(套)。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突发卫生安全应对能力,关爱和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2022年,市妇联面向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发放80余台除颤仪。

(三)升级“郑州市红十字会网络服务系统”,搭建“PC端”+“移动端”多层次服务体系。

我会全面升级网站系统,并研发“手机端应用系统”,搭建了以“PC端”网站为基础,多种“移动端”应用为扩展的多层次服务系统,实现应急救护知识宣传、线上学习、培训报名、志愿者注册等功能,通过向导工具、AED地图实时监测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分布、使用等情况,确保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在关键时刻“可获得、有人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普及水平和城市应急能力。

二、工作成效

(一)在实践中探索,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有效落实。在促进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健康发展方面,我市早在2016年就开始在公共交通、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大型商场、宾馆酒店、学校、公园等从业人员中尝试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17-2018年,郑州市总工会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列出专项预算、固定培训场所、筛选专业师资,培训师资及设备、耗材费用由市总工会全额补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扎实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走进行业走进职工。通过“郑州工会会员服务”微信平台发布培训信息动员职工线上报名,线下到培训场所免费参加培训,现场测试合格,办理初级应急救护员证书。两年间,先后组织20多期应急救护培训,1900多名职工受益。2020年以来,市总工会着力持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在职工技能免费培训中常态化开展,一方面把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专业的培训系统帮助即将走向家政服务岗位的职工掌握应急救护技能。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级工会普遍开展的工会干部任职培训、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职工互助保障知识培训等方式,委派专业师资力量开展理论和实操应急救护培训,每年完成培训2000人左右。

(二)在探索中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应急救护工作有序发展。“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我市红十字会采取救护普及讲座和救护员培训相结合、救护技能演练和大赛相结合、广场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大力提升全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和社会知晓率。近几年,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使互联网与应急救护深度融合,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工作效益,促进我市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644人次、救护员培训42000人次、普及培训68000人次、大型活动惠及群众20万余人,基本形成了年普及培训1万余人、救护员培训5000余名的长效机制。

(三)用典型带动,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今年暑期,我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急救地摊”活动,在全市街头巷尾、人流量较大区域设置“急救地摊”,向公众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烧伤、溺水等,应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危急情况。该活动被各大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白岩松在央视新闻中点赞郑州“急救地摊”,称“毫无疑问,这种地摊可以有,应该有,必须有,希望全国各地都有”。广泛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我市推选的红十字志愿者李中洲当选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首次评选该奖项,全国共评出十个,郑州市入选两个,一个是李中洲,另一个是在暴雨灾害中跪地救助多人的医生于逸飞。志愿者们、优秀典型带动公众乐于参与,“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初步形成。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根据健康郑州行动(2020-2030年)工作总体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凝聚力量,部门联动,积极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际工作中,促进群众性应急救护稳步发展,推动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置,发挥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在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完成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力度。积极落实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要求,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家庭,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 使用方法。

(二)继续推广急救设施配备。积极向市政府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智慧服务终端、一体机等急救服务平台的研发和配置,并制定鼓励政策,呼吁、支持公共服务性机构自行购置急救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互联网+“救”在身边综合性服务阵地。

(三)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AED使用常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院前急救,逐步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推动我市应急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2022年第九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圆桌会郑州市汇报发言素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