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郑州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是健康郑州行动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为贯彻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落实健康中原行动考核工作培训会要求,进一步推进健康郑州行动,日前,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工作协调会,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并发言。各单位发言准确把握健康郑州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健康行动,扬长补短、锚定目标,为努力建设健康郑州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将各成员单位发言逐一印发,供参考学习。
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协调会
汇报发言摘要(三)
市城管局:强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水平
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提升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水平,积极营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
认真开展城管系统爱国卫生运动。健全组织机构,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市城管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担任执行副组长,主管全局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强化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明确推进机制,制订印发《郑州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督导检查,做到城管系统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工作记录和工作小结。局机关及所属单位电子屏幕播放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专栏设置符合要求,内容及时更新;认真履行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创卫工作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定期开展全市性检查,各种检查记录及工作档案资料齐全,管理有序。
持续开展全城清洁行动。组织环境卫生大扫除,每周不少于两次,遇有大风、降雨天气,适时组织道路清洗、城市家具擦拭等大扫除活动。1-8月份,安排各区进行了85次全城大清洁行动,重点清理了主次干道和支路背街落叶、铁路沿线、高速桥区及匝道等卫生死角。市区累计出动清扫保洁人员2161000余人,出动各类环卫机械车辆204430余辆,清扫道路186240条,擦拭果皮箱2745600个,擦拭城市家具716450处,清理卫生死角87540处。环卫检查组对各区的清扫保洁、落叶清理、环卫设施擦拭、喷雾降尘等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有分类设施、有宣传氛围、有专人管理三个要素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链条管理。截至8月底,全市建成箱房(亭)4667座,其中今年市级民生实事3000座已完成箱房(亭)1524座,完成全年任务的50.8%;已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小区数8537个,居民户数351.27万户(总户数359.96万户),分类覆盖率97.59%;已建成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9座,正在建设3座、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增加焚烧处理能力3000吨/日;推进再生资源废品收购站集中整治,全市纳入专项整治工作台账管理回收中转站1599处,正在整治374处、依法关停取缔929处、经整治恢复运营296处,回收利用率达到37.62%。全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系统链条基本建成。
强化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去年底,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占比89%,除新密市和巩义市外,全市生活垃圾皆采用焚烧工艺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西部焚烧厂已完成项目建议书、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可研等15项手续,现场正在进行场地内山体爆破及清表工作;做好侯寨垃圾场积存渗滤液应急处理工作,因7.20暴雨造成的90万吨积存渗滤液已全部处理完毕,组织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对污水处置应急抢险项目进行了验收;加快推进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侯寨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21年12月30日停止垃圾进场,全面转入生态修复阶段,今年6月7日,市发改委批复了生态修复可研报告,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的评审报批,批复后将组织EPC招标,第四季度实现进场施工。
做好环卫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卫行业应急预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差异化闭环管理“四定一专线”(即“定人、定车、定点、定时”进行收集,在焚烧发电厂开辟“绿色通道”达到即进即处理)、公厕跟踪消杀“一厕一洁”(即公厕内扶手、蹲位、洗手池等如厕使用设施跟踪消杀)、废弃口罩“两定三专”收集(即定点投放、专桶收集、专车收运、专人负责、定点处理)等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环卫设施跟踪消杀,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每天消杀不少于三次。生活垃圾收运车辆进站出场做到随进场、随处理、随消杀。落实环卫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制订印发《郑州市环卫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实施方案》,加大日常督导检查,确保环卫场所做到“一场所一码”,确保人员落实不遗漏、全覆盖,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市委编办: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机构编制 持续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薄弱环节,立足郑州市疫情防控实际,优化调整医疗卫生单位机构编制。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加挂郑州岐伯山医院牌子,承担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优化了医疗卫生单位机构设置,增强了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配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激励专业人才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八项措施》,开辟疫情防控“战疫”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市属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引进专业人才特需特办,限时办结,进一步激励引导广大专业人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当先锋、做表率;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按照省委编办《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的原则,统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建设,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在编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提出将市健康教育所、市地方病防治服务中心、市直机关医院整体并入市疾控中心,同时为市疾控中心调剂增加事业编制40名,科学配置岗位,优化专业人员结构,目前,市疾控中心在原有180名编制基础上达到上级要求的比例增加到300名;从市本级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事业编制补充到郑东新区、经开区,进一步加强各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建设,优化医疗卫生领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增强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要求,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郑办〔2020〕31号)及《关于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员额制管理改革的通知》(郑医改办〔2021〕8号),积极与省委编办沟通,了解上级政策,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妥善落实。
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单位机构编制。在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优化机构、有减有增”的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全市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完善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内设机构,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工作能力;鉴于市保健委员会健康管理中心工作量大、协调任务繁重、工作性质特殊的情况,从市职业病防治院调剂划转6名事业编制,完善市保健委健康管理中心内设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我市干部保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环境治理“主力军”作用 推动健康郑州行动深入开展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以实现健康环境持续向好为目标,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截至8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4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36天(优良率56.7%),省定年度目标226天(优良率61.8%)。全市10个国控、省控断面1-7月份全部达标,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源头“动态清零”。
大气环境治理不断深入。对全市781家涉VOCs排放企业实施错时生产,完成涉VOCs工业企业源头替代68家,完成低效VOCs治理工艺提升159家;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完成16家工业炉窑设施提升;持续开展“1+N”绩效分级服务,对郑州宇通重工、巩义市中孚实业、新密市耐火材料行业、经开区汽车制造相关行业开展了现场培训;全市开展提升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企业38家;提交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1个,资金总额5630.56万元。
水环境治理稳步提升。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稳步推进饮用水源地排查整治,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142个;持续开展县级以上水源地和“千吨万人”、乡镇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实现违法问题“动态清零”;排查入河排污口223个,全部建立台账。执法水平全面提升,组织智慧办案系统应用与现场执法培训,建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前介入制度。上半年市级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1起,违法情节轻微免予处罚6起,违法情节严重移送公安部门2起。
市市场监管局:凝聚合力 奋发有为 共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郑州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把创建列入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创建以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全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创建工作知晓率、支持率逐年稳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每年均稳定在98%以上;建立了“抽检-稽查”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食药-公安”行刑衔接机制,加强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办理,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各项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地区、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明确,协调、联动、督导机制有效建立,不存在交叉重复或漏洞盲区。自去年9月份起,我市创建工作正式进入冲刺攻坚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抓总,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汇聚合力,实现全市创建工作新提升,创建领导小组以“不摘金牌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面对创建大考,读好题、答好卷,紧扣《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1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示范引领”项目评审细则》逐项逐条盘点,认真吃透细则要求,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强化精品理念孕育新经验,我市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 (“溯本通”追溯系统) 、食品安全6S标准化现场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 (“郑冷链”) 等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将好载体转化为好抓手,将好典型打造成好经验,省政府食安办多次在郑州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郑州经验。
创建过程中多措并举。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监管,深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开展放心食品超市创建和自我承诺活动,大力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提升食品小作坊监管,严格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浓厚氛围。
示范引领项目取得突出成效。严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建立“郑冷链”物防追溯系统,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对进入郑州市场的所有进口冷链肉品、水产品实行集中消毒、集中检测、集中储存、集中赋码,从源头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紧进口冷链食品口袋,重点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主体的疫情防护责任落实。推行食品安全6S标准化管理,借鉴国际化生产企业的5S精益管理方法,注入“食品安全”核心理念,形成6S标准化现场管理新模式;掀起“车间革命”,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 HACCP、ISO22000认证;掀起“货架革命”,导入“溯本通”信息监管系统,实现“一品一码”;掀起“厨房革命”,组织餐饮单位进行搬家式大扫除,全面推行厨房管理透明化、食品贮存超市化、现场管理色标化、加工管理规范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实施冷链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三年行动计划,扩展构建冷链食品大数据监管系统,实现对冷链食品温度、湿度、运输车辆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完成郑州市冷链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制定食品加工小作坊技术规范,出台了《郑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用技术规范》和非发酵性豆制品、食用植物油、坚果炒货、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糕点、小麦粉7类小作坊的专项技术规范。推行第三方体系检查,通过招标选择具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认证资质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HACCP)认证资质的机构,对全市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溯源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全面审查,通报问题,提出整改处置方案,开展行业专项治理。完善监督抽检+快检的抽检体系,加强食品快检能力建设,各区县 (市) 均配备有食品快检车,各个基层站所按照标准配备了专门的快检实验室、快检装备和快检技术人员;完善食品快检工作制度,将5万批食品经营环节的快检任务列入各区县(市)年度考核目标,将全市食品快检车纳入信息化管理,规范快检车的使用管理,实时录报抽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