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健康郑州行动工作专刊 第29期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9-28 16:55:04  

【编者按】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郑州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是健康郑州行动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为贯彻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落实健康中原行动考核工作培训会要求,进一步推进健康郑州行动,日前,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工作协调会,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并发言。各单位发言准确把握健康郑州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健康行动,扬长补短、锚定目标,为努力建设健康郑州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将各成员单位发言逐一印发,供参考学习。


 

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协调会汇报发言摘要(二) 

市妇联:整合资源  丰富活动载体  助力健康郑州行动

从源头给与政策支持。在编制新一轮《郑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郑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分别设置妇女与健康领域和儿童与健康领域,并将“提速提质健康郑州建设”写入“妇女与健康领域”策略措施中“完善保障妇女健康的制度机制”章节里面。

突出重点群体,开展关爱活动。组织开展“健康郑州母亲行动”宣传月活动。借助新媒体优势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在市妇联微信公众号、网站上开设“健康郑州母亲行动”“美妈净哒哒、美妈喜哒哒、美妈烹哒哒、美妈蹦哒哒、美妈康哒哒”5个专栏,通过制作发布微视频,普及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运动健身、妇幼保健和“两癌”防治等健康知识,多维度、多渠道普及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通过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积极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郑州市捐赠8辆流动医疗救护车,用于实施“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支持我市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持续推进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媒体宣传、巾帼志愿者宣传、固定场所宣传、专题活动宣传等形式多措并举营造浓厚宣传工作氛围,推进“两癌”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使民生实事家喻户晓、惠及每个目标人群。做好省妇联“阳光母亲”计划和困难妇女“两癌”救助工作,为我市9名符合条件的低保妇女各发放救助金1万元;做好全国妇联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申报工作,对我市低收入“两癌”妇女进行摸排,全市共有33名低收入“两癌”妇女通过省妇联审核,其中5名低收入“两癌”妇女正在申请全国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金。

以“美丽庭院”创建为载体,引领广大妇女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以十大“硬核”举措为抓手,动员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净化庭院,累计举办各类活动超过900场,其中具有郑州特色的“讲习所”巡讲156场、举办“21天改习惯”线上有奖打卡活动3次、覆盖四级组织的创建擂台赛活动3次,影响家庭超过5万个,共创建“美丽庭院”达标户26509户,完成全年任务的74.89%,达标户总数占全市农村庭院数量的34.55%。

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揭晓“最美家庭”205户、“十佳家长”“十佳儿童”等典型200余人,推荐获评全国五好、最美家庭6户,河南省“最美家庭”12户;礼遇慰问6户援沪医护人员家庭,编发宣传25个“最美家庭”战疫事迹,展现郑州百万家庭的“疫”路担当。启动郑州市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在全市掀起了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高潮;推动实施“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67场,惠及34371人次。持续开展礼遇好家庭活动,为39户河南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送奖到家;代表河南参加“我奋斗 家国美”故事汇活动全国直播,讲好女航天员刘洋父母教女有方的家风故事。

 

市红十字会: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推进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建设

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目前,我会共开展救护员培训149场,培训红十字救护员7475人;开展普及讲座200余场,普及群众15000余名;举办大型急救宣传活动3次,惠及市民2万余人。

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建设工作。联合省红会在全市交通运输枢纽、客运场站配备医疗急救包24000个;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在全市各地铁站点配备AED等急救设备454台(套),后续将随新站点的开通持续配备,并针对地铁员工,开展5000人的AED使用培训;自主研发“郑州市红十字会智慧服务终端”平台,打造“救”在身边服务阵地,目前,集成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设备及药品的50台(套)终端设备已在市区一些公共服务场所投入使用。下一步,我会将把公共场所AED配置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计划每年投放AED配套设备不少于50台(套)。

积极开展“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我会推选的红十字志愿者李中洲当选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首次评选该奖项,全国共评出十个,郑州入选两个,一个是李中洲,另一个是在郑州暴雨灾害中跪地救助多人的医生于逸飞。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增强发展动力。申报“彩票公益金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和“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培训项目”,获批资金56.5万元,用于培训社区救护师资和红十字救护员;申报“郑州市红十字会智慧服务终端项目”,获批资金180万元,用于采购、布放智慧终端50台(含AED),打造“救”在群众身边综合服务阵地,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开展“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活动。与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在全市各机关单位广泛开展急救知识普及讲座和救护员培训,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升机关应急服务能力。与市政法委联合下发《郑州市治安巡防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工作方案》,在全市治安巡防队员中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首批培训骨干500名,有效提升治安巡防队员参与平安郑州建设的综合能力。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救护主题宣传活动。在“5.8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期间,通过现场模拟教学,为群众讲解急救知识,2万余名群众基本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及时进行自救、互救。今年暑期,我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急救地摊”活动,在郑州街头巷尾、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设置“急救地摊”,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危急情况,如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烧伤、溺水等。该活动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白岩松在央视新闻周刊点赞郑州“急救地摊”,称“毫无疑问,这种地摊可以有,应该有,必须有,希望全国各地都有”。

 

市残联:积极开展健康郑州行动各项重点工作

围绕健康郑州行动目标任务,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健康郑州行动实施方案》《郑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郑州市“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郑州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特点,积极履行残联自身工作职责,推动健康郑州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联合卫健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郑州市2022年度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民生实事工作的通知》《2022年郑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目前,全市共救助0-14岁残疾儿童4045名(其中为318名听障儿童提供了人工耳蜗手术、助听器适配和康复训练等服务),超额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基本实现有需求残疾儿童应救尽救。郑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连续多年得到省残联表彰,市残联获得2021年度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办理先进单位。依据《残疾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指南(试行)》,对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从服务设施、人才队伍、康复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精准康复服务。出台《郑州市“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需求筛查、转介、康复服务有效衔接,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服务等基本康复服务,不断改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状况。截至8月底,全市共为29058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92.19%。积极探索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在管城区开展辅助器具适配补贴试点。截至8月底,全市为5999名残疾人适配了辅助器具。

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积极发挥市政府残工委协调作用,组织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收听收看国务院残工委和省残工委残疾预防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全国爱耳日”“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各级残联联合卫健、民政、交通等相关部门,并组织康复机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建设健康中国”主题,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郑州广播电视台《郑州新闻联播》《你我同行》栏目,以及《看郑州》《会面》客户端、郑州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层层发现和培养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今年为省残联输送3名优秀体育苗子。围绕“特奥赋能,你我同行”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国特奥日活动。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农家书屋等举办健身技能辅导、趣味活动、轮椅舞蹈等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为残疾人康复健身示范点适配室内外健身器材,为残疾人日常康复健身提供咨询、指导和培训服务,对65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进行培训。

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利用全国“残疾预防日”契机,组织各区县(市)残联、康复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为残疾人及其亲属提供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依托社区康复站、残疾人托养、日间照料和康复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参与教育督导,做好控辍保学各项工作,将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学前受教育率巩固在95.2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入学率在97%以上,实现了“全覆盖、零拒绝”目标。充分发挥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作用,在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对残疾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并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加强家长心理疏导等,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六一”儿童节走访慰问等工作,关注未成年残疾人、残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区县(市)残联利用开展持证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对全市15490名持证精神残疾人开展摸排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持证精神残疾人动态和享受特惠政策情况。截至8月底,共入户排查51600余人次,其中居家14979人,就医511人。目前全市持证精神残疾人情况稳定,没有风险隐患。统筹资源,充分保障精神障碍患者享受特惠政策,实现应救尽救。实现信息共享,协助落实“以奖代补”政策;继续实施低保家庭的精神病患者医疗补助;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的精神残疾人提供补助;为符合条件的重度精神残疾人发放特殊生活补贴、两项补贴等。二七、金水、惠济、中牟等区县残联积极出台政策,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

开展健康环境促进行动。2022年我市继续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46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改善了居住环境。将“为不少于3.2万名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发放通讯信息消费补贴”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共为约3.3万名残疾人发放通讯信息消费补贴。

 

市民政局:建立“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

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郑州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制定《2022年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员单位工作要点》,拓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推动多领域社会工作发展。依托市社工孵化基地,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育发展民办社工机构,截至6月底,开展专业培训70场,累计观看45705人次。印发《郑州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提出用3至5年时间,推进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目前,全市建成社工站91个。

下发《郑州市民政局关于转发<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对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为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按月发放到位。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2696名精神残疾患者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245名精神残疾患者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加大流浪乞讨救助街面巡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送医救治。目前,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01人,其中疑似精神障碍235人。有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为有需要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截至8月底,全市有11个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

加快推进全市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积极联系提供家政、餐饮、护理等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签约入驻平台。目前,全市智慧养老平台入网老年人161.7万人,入网率10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