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九院中—德房颤左心耳封堵术高峰论坛2018成功举办
来源:市九院  时间:2018-06-05 10:47:46  

5月29日,郑州九院中—德房颤左心耳封堵术高峰论坛2018(China-Germany LAAC Summit 2018)成功举办。在郑州市九院六号会议厅,4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其他医院的心血管科医师和部分本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了大会。论坛开幕式由郑州市九院常务副院长李玲主持,郑州市九院院长白建林致辞。

开幕式上,郑州市九院院长白建林致辞讲到以德国余江涛教授为带头人的国际学科团队是医院第二批引进的知名专家团队。知名专家团队的引进,使医院从规模、学科、学术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郑州市九院赵明中主任曾赴德国学习非冠脉介入新技术,回国后致力于先进医疗理念的传播和国际前沿技术的开展。郑州市九院是省内较早开展房颤左心耳封堵术(LAAC)预防脑卒中的单位之一,此项技术得到了余江涛教授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走到了河南省前列。伴随着郑州市九院院长白建林向余江涛教授颁发本年度客座教授聘书,今后余江涛教授继续作为郑州市九院客座教授,对心脏中心持续的指导,同时由心脏中心在赵明中主任的带领,将会整体提高心脏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致力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打造“标杆”团队。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论坛的第一部分活动——学术交流。学术交流由心脏中心主任赵明中主任与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张玉芝主持。余江涛教授就左心耳封堵术最新进展及启示做了精彩分享。并就左心耳封堵术策略、条件及适应症、所选用器具、经典病例一一进行了详细介绍。余江涛教授指出: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性的非冠脉技术,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对器械持续研发和对其循证医学的不断探索,左心耳封堵术的长期有效性已经得到证明,合并肾功不全的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受益更加明显。最后余教授强调:左心耳封堵术需要不断探索,发扬“工匠”精神,追求极致!

郑州市九院心脏中心赵明中主任对“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成本-效益分析”做了详细的讲解。赵明中主任从房颤的危害、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获益及成本-效益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清晰地阐述:非瓣膜性AF血栓栓塞危险性是窦性心律的5倍,瓣膜性AF缺血性卒中危险性是同龄组的17.6倍,中国的AF1000万,每年至少50万发生卒中事件,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占4.9-6.9%,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传统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相比,左心耳封堵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40%、卒中风险降低32%,全因死亡率降低3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60%;且不需要反复多次抽血监测INR;5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口服华法林比较,不仅卒中预防有可比性,而且显著降低出血性卒中、死亡事件。从各国房颤药物治疗和左心耳封堵术远期效益和成本分析得出,6-7年以前药物和左心耳封堵术费用相当,但随着时间延长,左心耳效益更高,药物治疗所用的费用和心血管事件会逐渐增多。因此从长期的卫生经济学角度看,左心耳封堵术更能为房颤患者提供一种最先进的、疗效更好、更安全、更经济的防治方法,使患者更大获益。左心耳封堵术对房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对有口服抗凝剂紧急的患者都有显著的成本效益比(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

论坛的第二部分——LAAC介入手术演示。下午13:00,在郑州九院心血管介入中心,赵明中教授介入团队与余江涛教授合作,共同演绎了“房颤左心耳封堵术介入手术”的精彩演示。其中一位为60的女性患者,入院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阵发性房颤”,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6分、提示属于血栓栓塞(卒中再发)风险高危人群,HAS-BLED出血评分3分、提示也为长期口服抗凝药出血高危人群,确定有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证,患者及其家属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有主动积极的LAAC治疗意愿;另一位为90岁高龄的男性患者,患者持续性房颤、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高血压3级等,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7分、提示属于血栓栓塞(卒中再发)风险高危人群,HAS-BLED出血评分3分、提示也为长期口服抗凝药出血高危人群,患者同意行LAAC治疗。这两位患者在郑州市九院麻醉科张海生团队、心脏超声专家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历时2.5小时,成功完成了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再次造影及经食道心脏超声显示左心耳开口被完全覆盖,无侧漏。特别是那位90岁高龄的患者,因为年龄越大,卒中风险越高,出血风险也越高。对于患者来说年龄因素是把“双刃剑”,此次的左心耳封堵术无疑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劳永逸的较好方法。而对这位90高龄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操作难度与挑战性更大,技术要求更高,目前这在河南省内尚属LAAC术年龄较大的病例。这例患者介入手术的成功完成,也标志着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与老年心血管病学向前迈了一大步,甚至是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