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慢病管理┃慢性病自我管理十步曲
来源:市卫计委社区处  时间:2018-07-10 09:54:26  

第一步:自我认同

 

一旦患者被确诊患慢性病,会产生焦虑、挫败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迷茫、恐惧;甚至出现抑郁、人格障碍。这些负能量情感体验与疾病相互呼应,易形成恶性循环。人食五谷,岂会无病?早发现、早反思、早干预、早治疗、早管理,可明显改善慢性病患者的预后。患者应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管理、驾驭慢性病,这是疾病康复的第一要素——态度决定结果。

 

第二步:寻找同伴

 

部分慢性病患者会因自我暗示而产生沦为弱者的心理,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患者心境的稳定和平衡。慢性病患者主动寻找一个与自己有类似患病经历的朋友,可以获得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通过相互交流、提醒、帮助,增强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患者的经验教训可以成为另一个患者的“前车之鉴”,同伴的支持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三步:主动寻求家庭医生的帮助

 

随着社区医疗卫生的发展,家庭医生已走进千家万户,这是一种全新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既是患者的医疗顾问、健康老师,也是患者的朋友。与家庭医生做朋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患病治疗成本。管理慢性病是家庭医生的基本职责,患者应摒弃被动接受管理的心态,主动寻求家庭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选择一个可信赖的亲人做情感后盾

 

一个人患慢性病后,会经历一段情感脆弱期,这时最需要他人的支持。谁能持久地给予患者支持?唯有亲人。患者应主动选择一个可信赖、有耐心的亲人做后盾,帮助自己度过情感低潮期。

 

第五步:记录监测项目数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慢性病病情发展,患者各项监测数据如血压值、血糖值等会发生变化,这些数值反应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应进行长期监测、观察,患者主动记录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并将数据给医生查看,可使其更切实地、更有根据地、更细致地获知疾病控制情况。因此,让患者养成准确记录数据的习惯,对自身及医生驾驭病情十分有利。当数据出现异常变化时,患者要及时向医生咨询,尽快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第六步:自购血压计或血糖仪并学会使用

 

自测血压和血糖并不难,具体操作患者一学就会。患者自测血压、血糖不受环境限制,通过连续的测量各数据值亦更加可信。患者自购血压计或血糖仪并学会使用,不仅方便,还能增加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意识。

 

第七步:与医生一起选择药物

 

患者应记住一个原则: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只选适合的,不选潮流的。要想做一个精明的患者,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学会听取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用于自身疾病的药物。

 

第八步:细心观察用药效果并及时记录

 

药物也是有“个性”的,要很好地驾驭药物,就要细心观察用药效果。很多药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药效发挥滞后,患者要耐心分析,适时向医生反馈。只有医患合作,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判断药效,才能更科学地改进用药方案。

 

第九步:调整用药方案,找到平衡点

 

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应与疾病发展相适应,故应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和药效,适时调整用药方案。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摸索、调整的过程,找到该病现阶段最适合的药物、剂量,就是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慢性病自我管理才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步:走出患病阴影,在“糊涂”中长寿

 

患者只有从疾病的阴影里走出来,忘记自己有病,才能身心健康。要学会把疾病当成“朋友”,把药当“零食”或“保健品”,把血压计、血糖仪当玩具。在“糊涂”中快乐的人,一定可以在“糊涂”中长寿。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